第28屆全球華人電腦教育大會(GCCCE)研討會提案(2024)
2024年6月01日至05日
研討會標題 : 電腦支援個人化與合作學習
研討會語言 : 中文,英文
研討會類型 : 小型會議 (論文展示、討論和系統展示)
研討會主題的簡要描述
先進資訊科技的發展,為電腦支援的學習環境領域開闢了新的機會。為了確保這種環境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有必要將個人化納入電腦支援的學習環境開發中。個人化是一種有效幫助具有不同特徵、背景和需求的學生,獲得不同類型的內容呈現和學習引導。在強調個人化學習重要性的同時,納入合作學習元素的重要性在教育環境中也十分普遍。因此,如何結合個人化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優勢,為學習者創造最佳的學習空間和體驗,是本工作坊的研討重點。
總結來說,本次研討會將討論電腦支援的學習環境中,兩個核心的面向-個人化和合作。為跨學科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知識和思想交流的機會。我們希望本次研討會中提出的研究成果,都可以用於改進電腦支援的個人化和合作學習環境開發。除了研究論文的口頭發表之外,我們也接受電腦支援個人化與合作學習
的系統展示。
合作行動研究
基於線上遊戲的合作學習
支援線上空間合作學習的新興技術
電腦支援的合作學習中的群體組成和群體動態
人性因素
個人特質與人體工學
用於理解電腦支援個人化和合作學習的學習分析
一對一輔導
基於遊戲的個人化學習
個人化行動學習
自主學習
研討會成員的簡要介紹 :
研討會主席:
夏綠荷 (share.holder0130@gmail.com)
夏綠荷博士目前為勤益科技大學體育室教授。她的學術研究興趣包含:數位學習、行動學習、翻轉學習與人工智慧等,結合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之設計。術科專長包括:舞蹈、韻律體操與空中芭蕾,最佳成績為全國運動會金牌。目前已發表超過40篇與數位學習相關之論文著作,其中有10篇刊登在SSCI等級之期刊;主持過科技部、教育部等單位,近10個專案計畫;並於2021、2022、2023年獲國科會補助大專校院研究獎勵 (原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研討會共同主席:
張立杰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他的畢業論文主要在探討亞卓市結構化網路學習社群的建構方式。2003年到2007年他在中央大學學習科技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工作。在這期間,他是亞太數位學習學會的執行秘書。2005年的時候,他擔任CSCL2005的本地工作主席,負責協調會議的進行。他在2005年8月到2006年7月,獲得到美國史丹福大學創新學習中心擔任訪問博士後研究工作。2008年,他到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擔任助理教授。2009到2012年他擔任嘉義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學科技與學習輔導組組長。2013年,他是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的副教授。2013年,他任職中央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2014年到2017年擔任中央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學習動機、網路學習社群、遊戲式學習、數位化教室、電腦支援閱讀活動。
陳攸華博士目前擔任台灣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的講座教授,並且是英國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計算機,資訊系統與數學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Computing and Mathematics) 的客座教授。於2010年和2017年,分别獲得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FAOS)的傑出人才講座及科技部的傑出研究獎。於2000年在英國雪菲爾大學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取得博士學位,其當時研究主題為探討個體差異與數位學習之間的關係。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整合使用者的個體差異性進入個人化的資訊系統,包括遊戲式學習,行動學習和合作學習。除此之外,陳教授的研究方向還包括了資料探勘、數位圖書館以及人機界面等。她於這些領域已發表了150篇以上的論文。除了致力於學術研究之外,陳教授也致力於培養年輕學子,她所建立的人因整合工程實驗室(AII Lab)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他們目前都任職於國內著名的科技公司,如鴻海科技、廣達電腦、華碩電腦、神達電腦、及圓展科技等。而現今仍在實驗室的學生也屢獲佳績,如獲得GCCCE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以及罕見疾病基金會博碩士論文獎。另外,陳教授亦熱心公益,幫助罕見疾病基金會與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輔導身心障礙者,現今為中華民國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關懷協會的理事。於2012年9月獲得法鼓人文社會基金會的關懷生命獎智慧獎。
黃國豪博士現任台灣雲林科技大學工業技術學士課程副教授。1994年6月在台灣新竹交通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智慧型系統、行動和無所不在學習、翻轉教室、基於遊戲的學習、電腦支援的個人化學習(CSPL)、電腦支援的協作學習(CSCL)以及用於電子學習的新興技術(AR、VR、體感、穿戴式科技、機器人)
林秋斌教授於 2004年獲得台灣中央大學電腦科學與資訊工程學系博士學位。現任台灣清華大學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一對一課堂學習、電腦支援的協作學習、基於網路的學習和學習社群等。
林珊如隸屬於教育心理學組,任教科目為「教育心理學研究」、「學習與認知」,2019及2004年榮獲科技部(前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亦曾獲交大優良教學獎、特優導師獎。於2013-2015年擔任科技部科教國合司資訊教育學門召集人,帶領學門在新科技與課程改革的浪潮中發展,積極從事跨領域基礎研究。近五年發表23篇期刊論文(歷年來總計超過60篇),4本中文專書或章節。有多篇論文累積的引用數量跨10年不墜,2015年以來的引用數更屢創高峰。在研究上試圖以數位科技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建構、互動學習,例如利用眼球追蹤探究線上問題解決與EFL閱讀數位圖文的注意力分佈、對比成功與失敗學習者閱讀圖文的交互參照歷程,提供個人化學習輔助的原則給老師與教材設計者,期許改善數位教學以一套應萬變,無法針對不同特性學生量身設計的困境。其次亦探索「數位不學習」(Anti-Digital Learning)現象,尋找大多數線上遊戲大學生玩家不愛學習的原因。目前發現遊戲玩家在虛擬世界真誠的交朋友,真實的付出苦工,獲得難得的樂趣,成癮的大學生玩家並不多見。大一學生的憂鬱是問題網路使用的長期前因,隨大學生活展開,平均憂鬱程度下降,問題網路使用也趨緩,趨緩的關鍵在於憂鬱下降的速度。而且從遊戲動機可以區分玩家的不適應程度,其中逃避遊戲動機可能是長期不適應的關鍵。本人的研究均以長期追蹤資料探究多個變項關聯的長期變化形態。研究是非常有趣的歷程,深入分析議題時,必須忍耐挫折突破無知、茫然與困難,只要設身處地去思考學生和老師的想法、憂愁與快樂,總能從無知到累積知識,而且這些知識都能對科技支援教學/學習有些許幫助。研究迷網的青少年時,我和團隊秉持同理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體會他/她的感受,傾聽他們在現實世界的茫然、無聊,對比在虛擬世界的意氣風發。只要懷著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在人生路上一定可持續進步。
于富雲教授現任台灣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取得教學技術博士學位。研究興趣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策略、適應性學習空間設計和技術增強學習。她曾獲多項獎項,包括台灣國家科學委員會吳大佑紀念獎、2006年成功大學年度傑出教師獎和2009年APSCE傑出研究員獎等。
研討會委員
張靜宜, 台灣臺北醫學大學
梁心怡, 台灣義守大學
王岱伊, 台灣靜宜大學
預計參與人數:
雖然本次研討會將重點關注電腦支援的個人化和合作學習,但它涵蓋了跨學科的研究主題,因此我們相信它將吸引來自各個領域的研究人員,包括資料探勘、使用者建模、自適應媒體、人機互動、學習科學、人工智慧智力、電腦科學、認知科學、教育科技等領域。因此,預計從提交作品約20份中,選出8-10份在研討會上進行展示。
研討會計畫時長: 半天
研討會徵文: 請參閱附件
作者須知:
所有論文都將接受同業審查。論文長度應為 2 頁(系統展示*)、4 頁(短篇論文)或 8 頁(長篇論文)。參考文獻必須採用 APA 格式。 稿件請以電子郵件附件形式發送至夏綠荷教授(台灣勤益科技大學),電子郵件:share.holder0130@gmail.com,郵件主題為“Submission”.
* 提交系統演示的論文必須在研討會上展示系統
重要日期:
工作坊論文徵稿截止:2024年3月25日
工作坊論文評審結果通知:2024年4月8日
工作坊論文定稿提交截至:2024年4月22日
工作坊論文註冊截止日期:2024年4月30日(早鳥註冊截止日期2024年4月23日)